必修科目
科目編號: | 3800 |
科目名稱: | 【導論:創造與聖經建築學】(Introduction:Creation and Biblical Architecture) |
科目簡介: | 學員會從聖經啟示的上帝創造工作為起點,重新思考人與建築創作的關係。人是上帝的創造,上帝又賦予人生存的時間與空間,不但讓人安居其中,又賦予我們能力和責任管理大地。在神的創造與照管下,宇宙萬物不但存在着互相效力的微妙關係,也一直指向着一個終極的信息和意義,基督的救恩和徹底的新創造,當人參與在其中,如何以一個建築師的思維與身份去配合上帝的工作呢?本科目內容包括研究聖經記述不同的創造過程,包括創造天地、伊甸園、會幕、聖殿、新耶路撒冷,讓學員一步一步發現上帝就是最偉大的總建築師,也會從「創造神學」的觀點,讓學員發掘反省當中對他們自身意義。除此之外,本科目是神學與建築系的導論,幫助同學進入整個科目系列的學習。 |
講師: | 余文平博士、盧德仁牧師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科目編號: | 3801 |
科目名稱: | 【使命空間—重塑教會以內以外的空間】(Missional Space: Reinventing Space Inside + Outside of the Church) |
科目簡介: | 疫情讓多年來在教會「牆內」的信徒,重新發現教會「牆外」的鄰居,與社區重新連結。由「教會 2.0」,一個圍繞着建築物、務必要吸引人進來的模式,轉化到「教會 3.0」,一個以使命帶動,一個外向的模式。教會的空間不再局限於四幅牆內,「使命空間」是利用實踐神學的框架,探討怎樣可以去開放、更新、轉化神所給教會最寶貴的資產—土地 / 空間,探索、開拓和發展教會以外的空間,將教會帶進人群當中,建立新形態的社群,回應後現代社會的挑戰,實踐「神的使命」missio dei。 |
講師: | 王緯彬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科目編號: | 3802 |
科目名稱: | 【教會歷史與教堂文本的變遷】(Church History and Architecture) |
科目簡介: | 西方的建築歷史是循著教會歷史的軸線展開的。初代基督教的聚會,環繞著中等規模的猶太會堂和小規模的住宅。到了第四世紀,基督教為君士坦丁大帝認可,處處可見大型教堂的興建。這些教堂的形式風格,有的比照希臘羅馬公眾集會堂的形式興建,有的改建自異教的神殿。但一直以來,歷史源流中不曾失去殉道小教堂的蹤跡。人們朝聖,除了因為信仰之故,更多是嚮往奠定教會的聖人,向他們禱告祈福。教堂的故事,以教會歷史為底圖,輔以從這些故事開枝散葉的世界歷史的故事。東西羅馬帝國長達1000年的分裂和各自發展,至十五世紀終結束,這漫長的中世紀期間,出現了樣貌大相迥異的向心型東方教堂,和拉丁十字架長形的西方教堂。中世紀的聖物膜拜和圖像之爭,強烈見證了背後廣大平民的敬虔,以及興盛的朝聖之風。外族入侵帶動了堅固如堡壘的修道院興建;討伐異教徒的聖戰背後,是對宗教的狂熱。這也反映在同時其靈修神學的興盛和11-12世紀的教堂興建潮。教堂文本所敘述的不僅是天上國與地上國的爭戰故事,更是橫跨當權者與廣大信仰群體的信仰故事。 |
講師: | 蔡清徽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科目編號: | 3803 |
科目名稱: | 【基督教與建築】(Christianity and Architecture) |
科目簡介: | 基督教與建築的關係深遠且多樣,體現了信仰與空間的交融。教堂建築成為經歷神的第一道門,敬拜者如何一步步經驗這屬靈路徑。 教堂設計回應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科技突破,政治現象等所產生的建築特色。本科目將深入探討基督教建築的歷史背景、宗教象徵、基本結構及佈局。學員將了解現代建築的趨勢及未來展望,並探索象徵符號在教堂中的重要性。透過案例分析及討論,內容旨在幫助學員全面理解基督教建築的演變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促進對信仰與美學的深入思考;並探索教堂設計在當代的發展趨勢,本土化等的現象。此科目讓學員發現了解,歸納討論,靈感應用,分析分類,整合預測,反思評估。 |
講師: | 潘錫穎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自選科目
科目編號: | 3804 |
科目名稱: | 【實用建築學】(Practical Architecture) |
科目簡介: | |
講師: | 何守謙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科目編號: | 3805 |
科目名稱: | 【教堂神學:神聖空間文本的詮釋與體現】(Church as Text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ly) |
科目簡介: | 教堂是歷世代的信仰文本。文本是具有啟示意義的。人們以神聖空間的塑造,以敬拜的禮儀來宣揚上帝的真實性。因此,教堂所呈現的是完整的「現象」。她既為神聖「形」的展現,也是趨向終末的「真實」載體。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真實」存有,可從群體的敬拜行為如何形塑教堂文本,體現上帝的榮美和在群體中的共融。教堂會說故事,在於她將這些故事累積承載,又釋放給後代群體欣賞和學習。 詮釋教堂「形」的演變,必須從詮釋神聖開始。本科目以四大部分建構一套完整的教堂神學。 一、詮釋神聖 二、信仰群體的敘事歷史與禮儀教堂的發展 三、中世紀群體的朝聖 四、近代的教堂風貌與禮儀革新 本科目以跨越今古豐富的教堂建築瀏覽,輔以神學哲學的論述,讓學員們能掌握敬拜空間的神學意義,進一步對自己所屬的敬拜空間反思。 對於欲投入教堂興建的教會領袖而言,本科目提供設計兼執行的神學基礎。盼望公允有系統的教堂文本介紹,能減少意見分歧,帶來敬拜的合一。 |
講師: | 蔡清徽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科目編號: | 3806 |
科目名稱: | 【職場神學與建築實踐】(Workplace Theology and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 |
科目簡介: | 聖經有不少有關⼯作場景和處境的記載,也有不少跟建築有關。隨著社會發展,建築⾏業越來越進步,在科學技術,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新⽉異,然⽽亦產⽣不少問題,包括偷⼯減料,嚴重超⽀,⼯期延誤。教會牧者和長執也經常需要處理建堂,擴堂,改建, 物業維修等問題;年輕⼈也有不少考慮選擇建築⾏業為終⾝職業。此科目由資深建築師, 從⼯作經驗反思信仰,以聖經的教導和職場神學來探討這個課題。 |
講師: | 何守謙建築師、余文平博士、鍾炫珊建築師、何榮業建築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
科目編號: | 3807 |
科目名稱: | :【轉化基督教傳統建築到現代都市的信仰表徵】(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ristian architecture to faith expression in contemporary urban environment) |
科目簡介: | 由於世俗化及都市化,教堂由座堂式去到進入大廈的一層式教堂。在這情況下很多教堂已經轉變為沒有吸引力和不神聖的外觀。在密集的都市環境,許多教堂設計步向簡單或沒有設計。另外,有些教會只創造了當代的身份,沒有仔細考慮教堂神聖一面的重要性。這樣的神學觀是什麼? 教堂空間性質的要素是什麼?僅僅依靠十字架的象徵可以嗎? 當教堂在同一地點開展社會服務時,這種現像變得更加嚴重; 社會服務好像把教會的神聖身分隱藏了。 目標: 1. 借鑒教堂建築歷史和神學,反思當代教堂設計,建立相關的教堂設計去反映教會的身分; 2. 在創造神聖空間去敬拜上帝的同時又能平衡體現當代文化的表徵; 3. 建構以用者為導向的設計指南,通過以第一身研究所得的資料去了解用者的意見及結合神學反省。 |
講師: | 潘錫穎博士 |
授課語言: | 粵語/普通話 |